国际域名抢注,现象、争议及应对之策

吉云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域名,作为互联网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字符标识,犹如企业在网络世界的“门牌号码”和“无形资产”,国际域名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对于跨国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希望拓展国际市场的主体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之相伴而生的国际域名抢注现象,却如同网络世界里的一股暗流,引发了诸多争议和法律问题,深刻影响着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和商业秩序的稳定。

国际域名抢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国际域名抢注的定义

国际域名抢注是指行为人将他人的知名商标、商号、姓名等具有商业价值或特定识别意义的标识抢先注册为国际域名的行为,这些被抢注的标识往往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抢注者的目的通常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或者阻碍相关权利人在互联网上合法使用其标识对应的域名。

国际域名抢注,现象、争议及应对之策

常见的表现形式

  1. 商标抢注:这是最为常见的国际域名抢注形式之一,许多知名品牌在尚未意识到域名重要性时,其商标名称就被他人抢先注册为国际域名,一些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在拓展网络业务初期,发现自己的品牌名称对应的国际域名已被他人抢注,这不仅影响了品牌在网络上的形象展示和业务开展,还可能导致消费者误入虚假网站,遭受经济损失。
  2. 商号抢注:企业的商号是其在商业活动中用以区别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一些不法分子会关注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商号,在其尚未注册相关域名时抢先下手,某些新兴科技企业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时,发现自己的商号对应的国际域名已被抢注,给企业的网络推广和品牌传播带来极大困扰。
  3. 名人姓名抢注:名人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其姓名也成为抢注者的目标,一些抢注者将知名艺人、体育明星、公众人物的姓名注册为国际域名,然后通过出售域名或者利用名人效应吸引流量来谋取利益,曾有多位知名艺人的姓名被抢注为域名,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国际域名抢注产生的原因

经济利益驱动

经济利益是国际域名抢注现象产生的最根本原因,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一个好的域名能够为网站带来大量的流量和潜在客户,对于企业的网络营销和业务拓展至关重要,抢注者往往期望通过抢注知名标识对应的域名,然后以高价转售给相关权利人,获取高额的经济回报,一些知名企业为了赎回被抢注的域名,不得不支付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费用,这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人参与到域名抢注活动中。

域名注册制度的漏洞

目前的国际域名注册采用“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这一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注册流程,但也为域名抢注提供了可乘之机,注册机构在审核域名注册申请时,通常只对域名的形式要件进行审查,而不对域名与他人在先权利的冲突情况进行实质审查,这就使得抢注者可以轻易地将他人的知名标识注册为域名,而相关权利人在发现域名被抢注后,往往需要通过复杂的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域名注册的门槛较低,注册费用相对较低,也降低了抢注的成本,进一步助长了抢注之风。

企业和个人域名保护意识淡薄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许多企业和个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域名的重要性,没有及时注册与自己商标、商号、姓名等相关的国际域名,一些企业在专注于线下业务拓展时,忽视了网络域名的布局,等到想要开展网络业务时,才发现相关域名已被他人抢注,部分个人对于自己姓名等标识的域名保护意识也不足,导致被抢注的情况时有发生。

国际域名抢注引发的争议

法律层面的争议

  1. 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国际域名抢注引发的最主要法律争议之一就是域名与商标权的冲突,当一个域名与他人的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时,就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产生混淆,侵犯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在判断域名是否构成对商标权的侵权时,存在诸多复杂的法律问题,如何确定域名的使用是否属于“商业性使用”,如何界定“混淆可能性”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存在差异,这也增加了此类纠纷解决的难度。
  2. 域名抢注与反不正当竞争:域名抢注行为往往被认为构成不正当竞争,抢注者利用他人的知名标识获取不正当利益,违背了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的原则,但在实际法律适用中,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域名抢注案件中的具体适用,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些抢注者可能会以自己对域名享有合法注册权为由进行抗辩,如何在法律上平衡域名注册人的权利和在先权利人的利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商业层面的争议

  1. 品牌形象受损:对于被抢注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域名被抢注可能会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当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品牌时,可能会进入到抢注者建立的虚假网站,这些网站可能提供劣质产品或服务,或者进行欺诈活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负面印象,降低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2. 业务拓展受阻:域名被抢注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网络业务拓展,企业无法使用与自己品牌一致的域名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活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寻找替代域名,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导致部分客户流失,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国际上应对域名抢注的措施

相关国际公约和规则

  1.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该公约虽然没有直接针对域名抢注的规定,但其中关于驰名商标保护、反不正当竞争等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域名抢注纠纷,根据公约规定,驰名商标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特殊保护,对于恶意抢注驰名商标作为域名的行为,可以依据相关原则进行规制。
  2.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TRIPS协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商标权、版权等,在域名抢注案件中,当涉及到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时,可以依据TRIPS协定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要求成员国对知识产权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
  3. 《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这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制定的专门用于解决域名争议的政策,UDRP规定了域名争议解决的程序和标准,当商标权人认为自己的商标被他人恶意注册为域名时,可以通过UDRP程序向指定的争议解决机构提起投诉,如果投诉成立,争议解决机构可以责令将域名转移给商标权人。

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1. 美国:美国是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在域名抢注的立法和司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通过《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等法律,明确将恶意抢注他人商标、商号等作为非法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美国法院在处理域名抢注案件时,通常会综合考虑域名注册人的主观恶意、域名与在先权利的相似程度等因素,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2. 欧盟:欧盟通过一系列指令和法规来保护知识产权,其中也涉及到域名抢注问题,欧盟强调对商标权的保护,对于恶意抢注商标作为域名的行为,商标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欧盟的一些成员国也制定了本国的域名管理法规,进一步规范域名注册和使用行为。

我国应对国际域名抢注的现状与建议

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

  1. 立法方面:我国目前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域名抢注的单行法律,但在《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对域名抢注相关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些法律规定为解决域名抢注纠纷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2. 司法实践方面:我国法院在审理域名抢注案件时,通常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域名注册人是否具有恶意、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等因素来判断域名抢注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近年来,我国法院审理了大量域名抢注案件,积累了一定的司法经验,为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规范域名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对建议

  1. 完善立法: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域名相关立法,制定专门的域名管理法,明确域名注册、使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具体规则,加强对域名抢注行为的规制,在立法中,应明确恶意抢注的认定标准、法律责任等内容,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
  2. 加强国际合作:由于域名抢注往往具有跨国性,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域名管理和纠纷解决方面的国际合作,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协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跨境执法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域名抢注行为,维护全球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3. 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域名保护意识:政府、行业协会等应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域名保护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域名保护意识,企业和个人应及时注册与自己商标、商号、姓名等相关的国际域名,建立完善的域名保护体系,定期对域名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域名抢注风险。

国际域名抢注现象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复杂问题,它涉及到法律、商业等多个层面的争议和挑战,虽然国际上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公约、规则和各国也在不断完善立法和司法实践来应对这一问题,但域名抢注行为依然时有发生,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域名保护意识,以有效遏制国际域名抢注行为,维护互联网的公平竞争秩序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域名抢注问题可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形式,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并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目录[+]